佛弟子文库 > 随机推荐

观照般若,你能观照得到吗

你尝试地思维一下,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,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,你能下意识地想想,我是...

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

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,能够缘种种影像。缘就是靠六根去攀缘,眼睛能够看,耳朵能够...

汝已七十多岁,不久就要死了

汝已七十多岁,不久就要死了。现在就要把一切事,通安顿好。心里头除过念佛外,别无一...

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

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,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,悟性很高,他看什么书一看就懂,...

佛陀的金玉良言

诸行无常: 世间万象,没有任何事物是长久永恒不变的,一切都是由一个起因和后来的条件相互配合变化而成的。而这种...

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

闭关,又称掩关,这名词和风气,在印度并没有,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,甚至到了明朝...

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

如果你在菜市场,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根菜讨价还价,你是否会不屑?或者,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从垃圾筒里翻捡回收物,...

忏悔的前提必须要有惭愧

惭愧和忏悔,是佛弟子的初门,也是很必要的,就是一直修的加行。我们先把这两个分开来...

阿弥陀佛帮我们远离了分段生死

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,一般来说,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,那么当...

【大藏经】新集浴像仪轨

新集浴像仪轨一卷 慧琳述 西国五印度僧众住持稍加严丽。或居伽蓝寺宇兰若僧园。每日浴像焚香採众名华。布散供养礼...

德不孤,必有邻

子曰:德不孤,必有邻。意思是:孔子说: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,因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...

惟贤长老读诵《大般若经》的感应事迹

我二十三岁的时候,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,那时,刚从汉藏教理院毕业没多久。我在汉藏...

文珠法师《心灵的世界》

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共聚一堂,讨论佛法,首先要多谢志莲净苑宏勋法师,亦要多谢美西佛教会弘法组各位董事,因为由于他...

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

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,要懂礼仪,要守规矩。站有个站的样子,不能歪,不能斜,不能乱讲...

皈依的三宝有两种

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,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三宝。 ...

好姻缘如何求

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,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,我渐渐发现算卦、算命是无法改变命运的。好多朋友找我算事,都说我算...

【大藏经】佛说应法经

佛说应法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: 一时,婆伽婆在拘类法治处。彼时,佛告诸比丘:「谓今此世间,如是婬、如...

一个人会造业,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

此中说缘起者。如说: 言熏习所生,诸法此从彼,异熟与转识,更互为缘生。 生命的...

信仰是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

问: 佛作为众生的信仰,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,还是一种理念? 大安法师答: 佛作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,可以说是一...

【大藏经】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

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 阙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至拘罗惧国,有诸树园主名拘翼。 时国王名优填,年始十四,闻佛当来,王...

「见诸相非相」应如何理解

问: 佛于《金刚经》中告须菩提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;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请问,见诸相非相应如何解? 大安...

佛号助念过程中,可以夹杂其他吗

问: 常见一些出家师在荐亡助念往生过程中,以超度仪式做,而不是在规定时间内一句佛号念到底,而中间夹杂其他。如...
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光明经空品

金光明经空品...

念佛简单枯燥,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?

〖疑虑〗 念佛简单枯燥,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〖破疑〗 1、念佛除罪远胜闻经,弥陀...

老僧一打坐,能消万两金

沩山老人曾说过,老僧一打坐,能消万两金。唐裴休丞相虽然知道出家是好,但自己身为丞相不能出家,遂造了一间大庙,...

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

云何菩萨其施广大?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。 前面是讲菩萨的一种相续的加持,这个...

天岂有厚于彼,而薄于此之命令乎

【原文】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,谓天所命令,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...

如何把现世过去世的业消除

问: 深信因果后,很想把现世的业和往世的业消除,怎么办呢?恶业就是冤亲债主吗?怎...

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

有位修罗陀比丘,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,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,忍人所不能忍,非常精进。...

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

像我们凡夫,没受菩萨戒的,只受比丘戒了,造罪非得造成事实,杀人,得杀死,才算犯杀...

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

当年,一男子落水,呼救,拿破仑闻声过去,见男子正在水中挣扎,但是,那河其实并不宽...

商人与罗刹鬼

很久以前,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,有一片旷野。尽管它是通往两国之间最便利的途径,却无论白天、晚上都很...

念佛闭目易入昏沉,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

原文: 念佛闭目,易入昏沉,若不善用心,或有魔境。但眼皮垂帘(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...

五恶业所感的五脏五根病

佛教所说的业病,就是指由宿业而感的疾病,又作业障病。 《灌顶经》卷十云:种恶得其殃,合家悉疾病。 因以前的恶...

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

问: 请问法师,弟子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?弟子这算不算贪两宗法门,还是执...

地藏法门简易修法

地藏菩萨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;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的大愿,自古以来深受僧、俗二众一致崇敬信仰。当代净土宗印光大...

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

问: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? 大安法师答: 孝心是做人的根本了。百行孝为先,万恶...

四念处之观身不净

好,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,四念处呢,这个我们先解释这个标题,这个四,就是它有四...

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,何以不及念佛

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,何以不及念佛? 以念佛,人皆能念故。念经,则虽有百僧,念者难...

佛经中出现的童男与童女

佛教是一个非常重视青年的宗教,佛菩萨的圣像中,大都没有胡须,几乎没有皱纹,是象征...

为何华不著菩萨,只粘著声闻众

乍得我空者,小乘但悟蕴中无我,不知蕴亦是空。执境为有,唯欲避境趋寂。故闻净土化生...

训练你的心

在定力的训练里,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坚毅,这能带来心的平静。通常,我们这颗心是摇摆不定的,要控制它很困难。心...

各宗要略——禅宗

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。宗指禅学,禅宗是以心传心,见性成佛,教外别传,不立文...

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

梵云忏摩,此翻悔往,有言忏悔,梵华双举。准《业疏》云:取其意义谓不造新,忏谓止断...

到紫云山访梦参老和尚

今年二月,无意间读到一则梦参老和尚到台湾弘法的消息,推算老和尚今年应是高龄九十五...

【大藏经】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

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。一时佛游于惟舍梨大黎树间。有精舍名交路庄挍。与摩呵比丘...

祭祀祖先应该用素食

食肉一事,大是怪事,但以习行既久,不知其非,反以为礼。故祭天地,祭祖宗,奉父母,...

具此三心者,必生极乐国

佛告阿难及韦提希:上品上生者。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...

广钦老和尚《心要怎么修》

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,终长不成人,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,在外奔波的人,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。就像...

善用其心,则获一切胜妙功德

今早,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。从临时住处出来,欲乘电梯下楼,长长的楼道里左...

施舍的树

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,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,有时爬上树枝打秋千玩,有时摘果子吃。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,树很高兴...

修净土法门不要自卑

有些人总觉得修念佛法门,似乎有点低人一等。你看人家参禅,那是上根利器能参的;人家...

素食大潮奔涌不息

素食(vegetarian)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;新鲜的;生气蓬勃的对现代欧美人而言...

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

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,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,这句就是:妙湛总持...

每一天的观想

一早起身,就观想祈祷三宝加持,弟子今天可以过一个快乐无忧的、增长智慧和慈悲心的、...

【大藏经】八佛名号经

八佛名号经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: 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;复有大...

【推荐】临终时所发生的五根和四大的分解

死亡,那终将来临的一刻!那不知何时会来,也许随时会来的一刻!那对我们此生的所作所...

凡夫性情不定,遇正则正遇邪则邪

不定性者,除正邪外所余有情,遇圣入圣遇邪入邪,名不定性聚。 --《俱舍论》 不定...

【大藏经】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天 亲 菩 萨 造 三藏法师 玄奘 译 蕅益沙门 智旭 解 此于瑜伽师地论。本地分第一中...

宏海法师:楞严经讲解

(第一讲) 好,各位同修,请大家随着我合掌。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。(弟子随师三称...

道场在哪里?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

以下总结这一段,如果你听懂了,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法你就很清楚了。 现前一念之心...

慧律法师:往生被(陀罗尼被)的使用方法

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。其来源非出自《大藏经》,而系明季密宗盛行,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,集诸佛密咒,以梵文(或藏...

往生之要关,念佛之妙诀,就在此字

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。虽法门无量。要而言之。先进三皈。次受五戒。由戒生定。...

佛度六师现神通

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,广受君民尊敬供养,因此引起其他外道的嫉妒。一日,外道为首的六师聚集徒众共相商议:我们...

【大藏经】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

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品第一 归命大智海毘卢遮那佛(外国本一切经首皆有此句)。...

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

问: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?或者早晚都可以念? 答: 慈云忏主作的十念法,只说了早晨念。因为早晨是一天的...

少吃人造的,多吃天造的

很多营养学家都说过一句饮食金句,少吃人造的,多吃天造的。 人们追求食品色、香、味...

【大藏经】禅宗决疑集

禅宗决疑集 西蜀野衲智彻述 源湛流清门 原夫法不孤起。有自来由。欲尽群疑须开微惑。昔年行履今日披陈。学者见闻...

颠倒的人生

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,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法时期等种种败坏之相,现今都一...

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,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

有人认为: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像洗掉,这样我就放心犯戒也没关...

圣严法师:要控制而不是压抑情绪

有句话说:「泥人还有个土性。」意思是指,连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气,人怎么可能没有呢?所以,人会发脾气、会闹...

太虚大师:三种般若

般若古读波那,义虽可翻,但难恰当,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。如近译哲学为斐罗梭斐,论理...

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

问: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? 正如法师答: 家里有地方,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,这当然是最理想。...

善恶以什么为标准

佛说戒律就是世出世间善恶的基本准则。因果是规律,戒律是善恶的标准。如何判断善和恶...

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

XXX、XXX、XXX,我的亲人们、孩子们: 今天我趁着身体康健、头脑清晰时立遗嘱,你们不要觉得惊诧和不吉利...

【大藏经】诸佛集会陀罗尼经

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恒伽河边。护世四天王之所围绕。尔时世尊...

诸佛为何选择在人间而非天界成佛

《增一阿含经》中,记载过一则公案帝释天供养释尊时,曾向释尊提问:该用人间的食物还...

【大藏经】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

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 唐三藏法师义净述 义净因译无着菩萨般若颂释讫。详夫大士判其九喻。可谓文致幽深。理义玄简...

「从生至生」是什么含义

问: 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有这样一段经文:二人相忆,二忆念深,如是乃至从生至生,同于形影,不相乖异。从生...

答非所问

世间各行各业,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,智识有累代传下来的,也有积许多人的智识和经验而累积下来的,也有用许多苦...

佛经中关于「人身难得」的譬喻

在短暂的人生中,有的执著于事业、有的执著于爱情、有的执著于财物、有的醉生梦死等等...

李炳南居士: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

问: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? 答:有鹦鹉往生之例,因为它们能作人言,性情灵敏,教以念佛,朝夕不变。说到底它们能够...

审察自心的真与伪

念念上求佛道,心心下化众生。闻佛道长远,不生退怯。观众生难度,不生厌倦。如登万仞...

为了将来的自己

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,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。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,有...

单持佛号力量小,兼持咒语力量大,这是怎么回事

问: 顶礼法师,也有一种说法,单持佛号力量小,兼持咒语力量大,这是怎么回事儿?谢...

心如虚空,量周沙界

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(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),拥地两千余甲,另一代表法宝的海印寺...

念佛诵经得菩萨慈护延寿

我从1992年夏季开始诵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那时刚刚学佛不久,每月的十斋日持诵一...

众生以十事为善,亦以十事为恶

《四十二章经》第四章佛言:众生以十事为善,亦以十事为恶。何等为十?身三、口四、意...
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老母女六英经

佛说老母女六英经...

不受戒,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

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,便不敢受戒,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...

没有上锁的门

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,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;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...

【推荐】追求临终正念,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

那么临终的正念,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,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。不管你是走专修的...

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

俗话说:「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。」意思是说,善良的人比较容易吃亏。 以我自己来说,我也比较喜欢麻烦好人,在...

阿罗汉内心的境界

阿罗汉修无常观,他得到的智慧,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:我空法有!阿罗汉没有本事把外境...

病人由于疾病折磨,应如何帮助开导

问: 病人由于疾病折磨很难长时间坚持正念,家属(全家学佛,但都时间不长)应当如何帮助开导?病人现在每天坚持念...

【大藏经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

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菩萨身密品第一...

居士讲演,只可专主净土一法

居士讲演,只可专主净土一法,不宜泛讲。泛讲,乃讲经法师之事,居士何可开此一端。以...

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

在禅修当中,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。气息调柔是用功入门的关键...

善解与包容之心

有一则简单的故事:在某乡村,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间大猪舍,猪舍里有一只刚出生不久的猪。老人每次经过猪舍,那...

能认识到妄想,这就是修道的收获

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,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。经过佛说法了之后,闻了正法了...

不要有不舍之心

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,心志清明、存有善念,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;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,因此产生了烦恼。 ...

不可用通途教理,衡量净土法门

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,若仗自力修戒定慧,以迄断惑证真,了生脱死者,名为通途法门;若...

为什么要让他控制我的情绪

著名作家欧亨利和一个朋友去超市里买饼干,欧亨利礼貌地对店员说了一句谢谢,但是店员却始终忽视一切,不发一语。 ...

为临终人修福,七分功德中,六分归生者自利

对于一个有情众生而言,一旦形成阴阳之隔,就好像你活着他死了,就失去了联系。实际情...

不经中阴身,顷刻做菩萨

如果我们都没有接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?我们都是很昏迷的,很颠倒的,如果临终助念念佛...
重新加载文章  返回顶部